市场焦点油价暴跌令疫情笼罩下的市场雪上加 http://www.luonaerduoer.com/shlejj/5596.html战场上的“千里眼”
提起雷达,很多小朋友都知道,它是战场上的“千里眼”,可以探测到几千千米外的目标。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:在第二次世界大战(以下简称二战)时,雷达的使用效果起初并不怎么好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雷达又是什么时候在战场上成为主力的?今天,就由本大校给大家讲一讲吧!
在二战中,日本海*和美国海*曾在太平洋战场交战。日本战舰不依靠雷达,而是靠士兵用肉眼进行侦察。为了保持好视力,提高夜视能力,日*的瞭望员在开战前就天天吃鳗鱼、鱼肝油,服用维生素A。日*还有一种大口径鱼雷,射程比美*鱼雷远两三倍,总体来说,日本战舰的战斗力(尤其是夜战能力)很强。
日本海*依靠人眼侦察,美国海*却很重视雷达,并用它打破了日本海*夜战无敌的神话。
年10月11日,美*派出一支舰队拦截日本舰队。出战的海伦娜号巡洋舰配备了新式对海搜索雷达,于是,美*编队占据了有利阵形,三艘巡洋舰集中火力射击敌人的*舰。日*编队司令竟不知道这是美*的炮弹,还以为是自己*队的驱逐舰在错误地进行攻击。他恼火地下令转弯规避,可还没来得及躲开,炮弹就攻击了舰桥(操控*舰和指挥作战的地方),司令本人被破片击中。
不过在二战时,雷达还算个新工具,性能并不太好:比如通过雷达只能看出是大目标还是小目标,却分不清战列舰和巡洋舰、战斗机和轰炸机;而且雷达也没法进行敌我识别,敌舰友舰看起来都只是个光点。
因此,很多美国*官都在怀疑雷达的准确度。前面提到的那次美日海战中,美国战舰一分钟就干掉了敌方司令,可美*指挥官却下令马上停火。原来,他在炮火闪光中看到了目标的侧影,觉得它仿佛是自己手下的驱逐舰。花了四分钟联络其他战舰后他才弄明白:虽然刚才的攻击重创了敌人的两艘巡洋舰,但也有少数炮弹误伤了己方一艘擅自出击的驱逐舰。这时再接着打,但最佳阵位已经错过了。花两分钟击沉一艘日本驱逐舰后,指挥官又下令暂停射击,通知己方各舰打开识别灯,但日本舰队已经趁机逃脱了。
还有在珊瑚海海战中,双方激战到傍晚,美国航母的雷达兵发现一些光点在东南方向30海里处绕了一圈后,一个个从荧光屏上消失了。
于是有*官提出:那里有日本航母,可以派遣受过雷达夜战训练的驱逐舰去实施鱼雷攻击。编队指挥官不信,命令舰队往南航行,第二天再寻找日本航母进行攻击。而战后资料表明,当时雷达显示的光点的确是日本航母,美方错过了进攻时机。
10月11日那次小胜的一个月后,在11月12日夜里,美*舰队又靠海伦娜号的雷达发现了日舰。但美*指挥官却发布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命令,率舰队直接冲进了日舰编队。双方打成一团,开始混战,几艘美国巡洋舰和一艘日本战列舰对轰。虽然美*最后重创了日本战列舰,但他们自己也有三艘巡洋舰被击沉,两位舰队指挥官不幸战死。
局势之所以弄成这样,是因为美*指挥官没有搞清楚雷达究竟该怎么用。经过这次作战,美国海*意识到:在近距离的混战中,雷达不如肉眼反应快,派不上什么用场。雷达是个“远视眼”,在夜战和远战时用处最大,既能在茫茫黑夜中发现敌舰,也能让自己舰队的炮火射得更准确。
弄清雷达的用法之后,美*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。例如一次海战中,华盛顿号战列舰就曾借助雷达的指引,打出了一个很高的命中率—75发毫米炮弹命中9发!一举把日*一艘战列舰彻底打废,还重创两艘巡洋舰。
不过,美国海*彻底感觉到雷达好用还是在下面的这次战役中。
年8月6日,一支日本舰队南下,而美*在那附近既没有战列舰也没有巡洋舰。这可怎么办?只能让驱逐舰单独出战了。没了高层指挥,驱逐舰编队指挥官就放开手脚,根据雷达显示的结果,按照自己的战术来下达命令,结果击沉日*三艘驱逐舰,自己却毫无损伤。这可是美*在南太平洋的第一次全胜海战!
就这样又打了几次海战,美国海*终于学会了“雷达+鱼雷+舰炮”的组合拳。年10月,日*一支舰队冒雨穿过海峡试图夜袭。美国驱逐舰用雷达盯上了这支舰队,并发射鱼雷击沉一艘战列舰。随后,美*的战列舰、巡洋舰一字排开,用雷达控制舰炮猛轰,立马就把敌*剩下的一艘战列舰、一艘重型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击沉,只有一艘驱逐舰落荒而逃。在这次海战中,美*自己只损失了一艘鱼雷艇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