珊瑚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80年代的心酸奋斗史,爬火车扛石头,打工 [复制链接]

1#

那个80年代,谈起过去的那些时光,那些心酸奋斗史,总是感到既辛苦又充实。我是七几年出生,在四川的一个贫穷的农村,在我的印象里,那时候农村里每家每户都穷,但只要家里劳动力够,就有得饭吃,但那时的幸福是短暂的,因为总会被某个突如其来的事故打断,故事也因为事故变得曲折。

在年初中毕业半年后,我度过了十二岁的生日,农村的小孩基本上都不过生日,我算是比较幸运的,生日赶在了除夕。而且我们村都是一个姓,过年是好几家一起过,我妈和婶婶姨姨做了好几桌的菜,杀了鸡,卖了烧肉和酒,虽然主角不在我,但就当是全村人给我过生日了。但是也就是那天,我的整个人生发生了改变。

父亲因为喝醉了酒跟大伯打了一架,冲到壕沟里,把腿摔了。原因说来其实很可笑,就为了门前的那棵核桃树,那棵核桃树是曾祖父那时栽的,因为太高了,枝丫已经快把我家瓦片给掀掉了。所以我爸想把树给锯了,但是我大伯不肯,怕砸到他们围墙。去年就因为这件事超过,这次上头竟然打起来了。

所以过了年以后,父亲下不了地了,整个人的性格也变得古怪,本来过完年就要接着上学的我,也只能在家里干活,家里本来就挺穷的,持家的那段时间更感觉格外地穷。所以我和我哥跟家里商量了几次,最后决定明年开春出去打工挣钱。

农村的很多小孩从几岁就开始干农活,我和我哥也是一样,队上村里那家需要帮忙,我们都跑得很快,不是吹牛,十几岁便可以担百斤重的谷子了。因为越穷越是想干,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让家里人不挨饿。

辛辛苦苦干完一年,过完年以后,看着谷仓里满满当当的,也就放心地出去打工了。听镇上的人说,市里的工作比较好找,但是我们买不起车票。只能搭着运砖头的车到了县里,然后再自己想办法。在县里刚好遇到隔壁村的王叔,给我们介绍了去西昌的包工头。

所以我们跟着包工头去到了火车站,包工头带着我们这些工人,从外面一直沿着铁轨走到站里,然后跟着他们,我们成功地“搭”上了去往西昌的火车。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,只觉得又挤又臭,因为身上没带钱,带的馒头早就吃完了,靠喝火车上的水熬过了两天,到西昌时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。

包工头介绍的活还是修铁路,主要是搬石头,进工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,我们跟着工人去食堂,看着师傅用大铲子炒的土豆肉块,我和我哥简直就快要扑上去了。但是吃饭必须要有碗,但我们没有,只能等到有的工人吃完了,然后求他们把碗借给我们,过程相当不容易。

拿着那个还没洗的碗装着冷饭和几块土豆,用手直往嘴里塞,虽然记不清是什么味道了,但那是这几天以来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。在工地的日子里每天睡隔板,没有床垫,找了几个麻袋来当被子盖。每天搬石头,虽然之前也是干体力活,但是为了赚到更多钱,所以搬得就越多,不仅在工地上干活,还会去厨房搭把手,洗菜烧火也都干过,工地生活也算过得不错。

但是到了年底回去时,包工头只给我们俩发了80块钱,回去的路费也没给,然后再要找他时,人就不见了。我们回去时又找了王叔,但王叔非但没有给说法,还把我们臭骂了一顿。而回到家里时,更是傻了眼,粮仓空空如也,问母亲是什么情况,他说父亲搞投资,把粮食都卖了,不出所料地钱没了,人也找不到了。

看到这些事情,我和我哥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,但是日子还得继续,再一次争吵过后,我们又在家里干了一年活,攒下了一点钱和粮食。然后去到了广东,那时真的只要能干,就有机会,多少年风风雨雨下来,我们兄弟俩总算是出人头地了,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,虽然累点,但是非常幸福。

虽然这段时光很平常,但却是80年代很多人的真实写照,窖藏88岁月弥香——我与光阴的故事,感谢贵州习酒发起的本次活动,让我有机会为大家分享我80年代的故事。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,你还记得哪些呢?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