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是从桂林带走的特产。”近日,不少游客晒出了自己离开桂林时的“伴手礼”,除了米粉、辣椒酱、三花酒,还有一把绿油油、黄灿灿的菜花。
“桂林的菜心是吃过的最甜的。”有外地朋友在社交平台上这样记录分享,“我托桂林朋友每年给我寄一箱。”
菜心也是人们口中的菜花,这几年颇受市场青睐,也在网络上走红。一些桂林商家也做起了菜心的“网店生意”,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,成箱成箱往外地发货。
桂林的菜心凭啥走俏?近日,记者从种植大户和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,得益于桂林本地的气候以及种植产业的政策扶持,桂林菜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在年创下新高。
现象:菜心成为又一“土特产”
从过年到现在,在象山区经营生鲜超市的吴子歌都很忙。她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更新当季的热销产品,也记录着自己的生活。
“广西菜花意外火了,接了多斤的订单了。”过年前,吴子歌在朋友圈更新。而她说的“广西菜花”实际上就是“桂林菜心”。吴子歌说,每年11月,桂林市场上的菜心开始上市。天气越冷,越接近过年,菜心就越热销,一直持续到来年开春。
春寒料峭的时候,吴子歌又在朋友圈更新了“卖菜”的动态:“深圳客户,菜花40斤。”
资深的“吃货”都知道,“打过霜的青菜格外甜”。桂林地处广西北部,入冬到开春,霜降是很常见的现象。菜心的采摘时间刚好在这时候。由此,菜心也成了当季“限定蔬菜”。桂林菜心以其甜、脆的口感让人印象深刻,有外地朋友专门找“桂林菜心”下单。
吴子歌的客户有的是在外地生活的桂林人,有的是在桂林吃过菜心的外地朋友。菜心上市期间,她隔三差五就要往外地发六七十斤,快赶上她经营实体店的销量了。
“有的人亲朋好友一起团购下单,一单三四十斤发出很常见。”另一位经营生鲜的商家说。
在淘宝上搜索“桂林菜心”,有约家店铺。单份售价通常在一斤9至12元,比桂林本地贵不少。大多数商家都是3斤起售,包邮发货。销量高的商家每个月可以卖上千单,大多数商家每个月至单。
而在“小红书”“抖音”等社交平台,有的游客晒出了离开桂林时带的“土特产”,除了米粉、辣椒酱、三花酒,还有一把柳叶菜心。
“吃了还想吃,三天两头下单,老板都好奇我家怎么这么能吃青菜。”有在外地的桂林人晒出订单,向外地朋友强烈推荐。
有网友留言说:“菜心哪里都有,但是桂林菜心的确好吃。”还有人做起了“科普”:桂林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,入冬后到开春时的菜心往往会经过“打霜”这一过程,淀粉降解成蔗糖、果糖等糖类,从而增加细胞液的浓度,口感会变得更甜、更脆。
产业:桂林菜心有何优势
周望强是湖南长沙人,在菜心种植行业扎根七八年,湖南、广西桂林都有他的承包田,加起来约亩。3年前,周望强来到桂林灵川县潭下镇,承包了约1亩田地主要种植菜心、白菜薹。
周望强说,菜心的主要发源地是广东北部的连州,菜薹的发源地是湖北。实际上,菜心一年四季都能生产,各地气温不同,上市的时间也不同。但比较受消费者欢迎的,还是经历过霜打的菜心。这些菜心主要产区在湖南、湖北。桂林地处广西北部与湖南接壤,也适合种植。
“与湖南、湖北这两个菜心主要产区相比,桂林种植菜心有个明显的优势。”周望强介绍说,菜心的生长和采摘期横跨整个冬季,最害怕低温冻伤。“桂林冬天的温度比湖南、湖北要高一些,但又会有霜,菜心口感更好的同时也不容易受到霜冻伤害,品质和产量都有保证。”
菜心在广东等地十分畅销,周望强的菜心就主要销往广东。通常,周望强每天要往广东发货一两百件菜心和菜薹,每件30斤。周望强算过一笔账,桂林地处湖南、湖北和广东之间,到广东的距离比较近,在运费上,从桂林发往广东比从湖北湖南发往广东,一车可以省下1—元运费。这也给周望强这样的种植户节约了成本。
周望强说,他做的是大量批发生意,根据市场价格波动,菜心通常是3至4元一斤,可以一直采摘到3月。
数据:年产25.6万吨创新高
3月11日,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,菜心是桂林市传统优势特色蔬菜品种。目前,桂林主要种植的是增城迟菜心、早熟油绿菜心、四九菜心、桂林柳叶菜心等品种。
桂林的菜心采收季节通常为头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。“桂林菜心之所以受欢迎,主要还是跟桂林的气温和种植方式有关。”市农业农村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,桂林冬春季节温度约5℃—20℃,非常适宜菜心的生长,加上近年来大力推广应用增施有机肥、化肥农药减量施用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,让桂林菜心品质明显提升。桂林菜心有口感脆甜、柔嫩,纤维化程度低的特点,不但桂林本地市民喜欢吃,也得到了外地消费者的青睐,因此受到市场欢迎,成为优势特色蔬菜,热销外地。
桂林规模化种植的菜心主要以订单形式生产,销往湖南、广东等省以及区内南宁等城市。桂林的菜心种植面积约18万亩,年产量约25万吨。年,菜心的种植面积扩大,达18.7万亩,产量25.6万吨,增长5.5%,是近三年种植面积最广、产量最高的一年。
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,桂林持续推动以绿色有机地标为主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,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大型食品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以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食品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,年新增绿色食品83个,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达到个,有机农产品8个。
来源:桂林晚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