珊瑚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美网友跟小红书学种菜做饭,跨国交流接地气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 http://www.pfzhiliao.com/

最近网上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,热搜上挂了好几天,话题是美国网友开始在自家屋前屋后种菜。这事听着是不是有点离谱?但人家还真就干起来了,而且灵感竟然是从中国的小红书学来的!没想到吧,这年头连种菜都能搞跨国文化交流。现在可不光咱们喜欢看国外博主吃火鸡、烤牛排,美国那边也开始疯狂刷小红书,看怎么用空地养活自己。

你别说,还真有人玩得风生水起。比如俄勒冈州的一位大哥,他的视频直接爆火。他本来就是随手发个动态,说决定按照中国网友教的方法,在自家后院搭建一个简易大棚,试试看能不能把这片草地变成蔬菜园子。本以为就是图一乐,但架不住国内的在线农业顾问团太强啊,大批中国网友跑去给他出谋划策。从气候条件到作物选择,全都有理有据,不带半点糊弄。有的建议他多种羽衣甘蓝,说这个东西皮实好养;还有人推荐生菜,说凉拌炒熟都行,又快又省心。他照单全收,很快就在视频里展示了一片绿油油的新天地,那叫一个自豪。他还调侃说,要不是大家提醒,他差点错过这么好的生活技能。

其实也难怪,现在经济形势紧张,全世界的人都想找点办法省钱又健康嘛。在外面买一棵生菜比黄金便宜不了多少,与其花冤枉钱,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。而且还能解压,有人甚至评论,这是高效版的田园疗法。我跟你讲,这波操作绝对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地气,比啥网红咖啡机靠谱多了。

除了开垦农场,美国朋友们对做饭也是兴致勃勃。谁能想到,小红书上那些专注分享日常美食的小博主,现在俨然成了国际名厨培训班老师。不少老外翻墙进来看教程,从番茄炒蛋学起,一路杀到包子、虾饺,还有最简单却迷人的鸡蛋羹。因为语言问题,以前他们可能只敢盯着图片流口水,但现在不同了,人家贴心提供中英文双语版本。一句中文一句英文,就怕观众理解不到位。有些用户甚至会留言求改良,比如有人提议少放酱油,因为味道太重。不过要我说,他们这胃确实清淡得让人佩服,哪像咱,从麻辣到酸爽全盘接受。

更神奇的是,有些外国网友学习完之后,还发挥创造力重新命名这些经典美食。例如那个滑嫩香浓的鸡蛋羹,被他们称为蛋奶冻,虽然听着跟甜品似的,但仔细琢磨,好像也蛮贴切。而且每次看到他们端着自己的新作品拍照片上传,总会配上一长串感谢的话,比如某某博主拯救了我的晚餐计划之类。这画风怎么看怎么和谐,你不得不感叹,美食果然没有国界,只要好吃,就一定会被爱上。

不过,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为了满足嘴巴和肚子的需求,那就小瞧这些故事背后的温度了。我记得印象特别深的是,一个关于特殊家庭饮食改善的小插曲。有位美国妈妈,她是一名单亲母亲,同时还是一位正在努力照顾患有自闭症孩子的人。据她描述,自闭症孩子在饮食方面往往很挑剔,加上一些固执性行为,让日常备餐成了一件既耗时又耗神的大工程。所以她跑到小红书发帖,希望得到一些启发或者建议,而结果真的超乎她预料好多热心的中国父母给出了具体菜单!

其中呼声最高的是番茄炒蛋和可乐鸡翅,因为颜色鲜艳、口味偏甜,非常容易让挑嘴的小孩尝试并接受。这位妈妈抱着试试看态度做了一顿,然后惊喜发现不仅孩子吃得开心,她自己也被圈粉到了。后来她特意录制短视频表达感谢,并强调这是网络社群带来的巨大帮助陌生人之间无私分享经验,其实远比我们平时意识到的重要多啦。当镜头扫过厨房里的那盘色彩诱人的番茄炒蛋,我忍不住鼻子一酸:原来一道普通家常菜,也可以成为连接两颗遥远心灵的一座桥梁呢!

所以啊,你看这一系列事件下来,会不会觉得特别暖?以前总觉得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,多数内容都是碎片化消遣,可实际上,它还有另一面,可以让来自不同国家、不同行业、不同背景的人互相靠近。尤其是在生活越来越全球化的时候,我们越需要这样的互动,无论是通过手机屏幕探讨如何施肥播种,还是研究蒸馒头到底该加多少克糖,都充满一种无法言喻的生命力与真实感。当然啦,这条路肯定不会只有阳光灿烂,每个人都有适应过程。但关键是什么呢?是开放,是愿意迈出第一步,是相信即使隔山隔海,也总能找到共同语言,把彼此拉近一点,再近一点。

如果硬要总结一下这种现象,我倒觉得它说明现代科技下,人文交流已经逐渐摆脱所谓精英层面的讨论,而更多渗透进普通百姓每天柴米油盐、小打小闹般琐碎而丰富的一面。而这种由底层向上的交融方式,不仅自然,更持久,比所有官方文件或者理论阐述管用千倍万倍!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